說流利的英語,充滿知識的有機農民陳禮龍,24年前是光纖網路公司的老闆,但由於金融風暴和SARS,公司倒閉了。中年轉業不成功,他沒有放棄任何希望,他回到農業,依靠科技專業協助小農數字轉型,他將農業與公益相結合,透過手掌翻轉計劃,讓原本需要幫助慢飛天使,也可以創造自己的農場,甚至幫助更多的弱點,陳禮龍離開冰冷的科技產業沒有崩潰,但成為改變社會的溫和力量。
種植面積只是1.2頤和園有機農場公頃,員工只幫助農民、陳禮龍和妻子,陳禮龍農民經常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,所以結合過去的技術、資訊專業,第一期15周,每期3600元,客戶在網上訂購,可以匯款或超市支付,訂單確認開始種植蔬菜,固定每週三收穫,所以農場經常「菜還沒種就賣光了」,既能準確把握生產量,又能避免浪費人力資源,因為有計劃。
「吃什麼!」至於菜,陳禮龍霸氣地說,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它顯然不是一個生產季節,但它仍然可以吃指定的水果和蔬菜,但它違反了有機蔬菜符合自然的概念。
因此,頤和園有機農場提倡在合適的季節種植最有營養、最美味的蔬菜。因為顧客不挑蔬菜,他們在收到蔬菜時感到新鮮。至於客戶群,陳禮龍笑著說他是「立志做小」與其他農民積極向外推廣商品不同,他選擇將銷售範圍鎖定在30公里以內,需要有機蔬菜和有機大米的訂戶,以實現房地產銷售的目的。除了最初的客戶是過去的商業合作伙伴外,其餘的都來過農場參觀和體驗,同意有機生產和「順應自然」目前,有100多名消費者有固定訂戶。說到農業的故事,陳禮龍不禁嘆了口氣。他回憶說,24年前,他剛剛成立了一家光纖網路公司,並抓住機會完成了台灣第一個光纖網路社群。
當時,有70名員工和80名員工,資本額一度上升到1.3億萬。1996年,他還獲得了傑出的企業家獎。就在最美麗的時候,他準備籌集3億元上市,但他遇到了金融風暴,SARS以及網路泡沫,公司破產,欠了幾千萬債的陳禮龍絕望了,甚至萌生了自殺的念頭。陳禮龍說,當時他很不甘心,以為自己至少做過CEO,無論是技術,管理都有豐富的經驗,在竹科應該很容易找到職業生涯的第二個春天,所以瘋狂的簡歷,申請總經理,執行長,但沒有以下,他不得不降低標準,改變申請經理、領導、主要廠長,甚至警衛也去申請,但沒有人想找他面試,當時他驚訝,原來的中年轉移是如此困難的事情。在公司破產和失業的衝擊下,陳禮龍最終選擇屈服於現實,岳父因為年老,在竹東農田,得知公司破產的訊息,他向他揮手,希望夫妻回家務農。
陳禮龍將如此寶貴的機會作為寶藏,不僅跟隨岳父學習務農,而且選擇困難的有機種植,引進自己的科技專業知識,建設風向、溼度監測站,與附近的小農分享,教你如何透過科技數字轉型。憑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明確的發展方向,陳禮龍更願意公益和傳播愛的種子。
2014年,天主教育世界光教育學院附近租了一個慢飛家園,希望透過科技數字轉型。他自告奮勇擔任導師,不僅教授了整套農業技術,還教授了運營經驗。同時,他把頤和園作為示範農場,教導師農業技能。「看到孩子的笑容是我的動力」,
陳禮龍說,一開始,孩子們沒有微笑和信心,但在種植蔬菜的過程中,他們不僅可以訓練肌肉耐力和注意力,還可以透過作物的生長改變他們對生活的態度。一些孩子甚至開始創造信心,並向他炫耀:「我會賺錢」、「我會種菜」、「我要賺錢買房子給媽媽住」,間接讓孩子們找到自我價值。有一次,在臺風和大雨中,孩子們仍然爭吵著去農場看看蔬菜是否受傷。顯然,有機種植打開了他們的心。
陳禮龍,透過「農藝康療」在這個過程中,90%的身心障礙兒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甚至有些兒童停藥。讓孩子們知道「手掌向上是獲得,手掌向下是給予」,陳禮龍也通過了「吃好米,做好事,送好鞋」計劃,教憨兒「手掌翻轉,愛傳出去」,利用自己的耕作收入,買鞋作為聖誕禮物,幫助家鄉部落的弱勢兒童完成良好的迴圈。
陳禮龍還與交通大學合作,招募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來台灣體驗農村生活。農場就像每年暑假的聯合國。到目前為止,來自43個國家和200多名外國學生已經在這裡舉辦了一個營地來體驗農村生活,併成功地將台灣農業推向了世界舞臺。